洞狮之所以被叫做洞狮,并不是因为他们居住在洞穴当中,而是至今为止出土的骨架大多都是在洞穴中发现的。研究表明,它们应该更喜欢居住在有驯鹿、野牛等大型食草动物出没的森林或者草原,这更有利于它们进行捕猎。有的洞狮会偷偷趁狗熊冬眠的时候去偷熊吃,结果被反杀了,因此有些出土的洞狮骨架是在熊洞里找到的,根据出土的化石判断洞狮的大小会比现在的狮子更大些。
洞狮并不属于现代狮的一种,属于单系类群,简单来说就是洞狮是现代狮的类群外的物种,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很远,这就说明洞狮并不是现代狮的先祖,也不是现代狮的亚种,但是它们曾有过共同的祖先。
洞狮和现代狮是何时产生分化的?
根据化石记录的推算,洞狮和现代狮的分化是从50万年前开始的,有的科学家进一步采用线粒体序列和化石记录的结果表明分化可能早在189万年前就发生了。近来基因测序的结果表明,二者出现分化的结果与根据化石记录推算的结果相当,认为在50万年前,洞狮和现代狮开始分化,成为两条分支。
在他们成为两条分支后,两个群是否有发现杂交的现象呢?
虽然大量的证明表明大猫间进行种间的交配越来越多,但却找不到洞狮和现代狮杂交的证据。首先是因为这两种狮子可能没存在过共同的生活区域,其次是二者之间的生物特征和行为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别,比如洞狮就没有鬃毛,缺乏雄狮的突出的第二性征代表可能让洞狮和现代狮之间产生了生殖隔离。也就是说,现代狮身上并没有洞狮所特别的基因。
那现代狮的血脉是如何传承的?
现代狮的血脉主要有两条世系,分别为南北支系,他们约在70000年前共祖。传统的对狮子的亚种是根据线粒体DNA或者将染色体数据与线粒体数据结合起来划分的,据此分为两个亚种,北系主要包括,亚洲、西非和中非狮;南系包括了北非狮、东非狮和南非狮。
但近来,科学家采用了全新的基因数据,采用基因测序的方式又一次进行了研究,发现中非狮应该划入南系当中。这表明现有的亚种和支系划分依据可能就此改变,现代狮亚种的分类变成了北系主要包括了亚洲、北非和西非狮;南系则包括了中非、东非和南非狮。
但事实上,狮子的亚种分类远远非分成两支血脉这么简单,基因在狮群中的流动是非常复杂的。比如研究表明与北非狮相比,亚洲狮与南非狮有更多的等位基因。科学家推测在更新世时期,尼罗河有一条从亚洲通往南非的通道让亚洲与南非狮可以互通有无。但是撒哈拉沙漠和阿特拉斯山脉阻挡了南北狮群的交往,因此北非狮的基因可能是由亚洲狮带往南非的。
现代狮群的消亡
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狮群的不断灭绝和消亡,狮群的远系结合减少了,狮群基因的多样性就开始不断消亡了。目前国外的狮群就存在着基因多样性丧失的问题,繁殖中出现了更多突变的有害基因,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狮群数量的锐减,导致很多狮子只能近亲结合。
为何要对狮子进行基因测序?
对狮子基因的测序为未来狮种的恢复具有长远的影响。比如已经灭绝的巴巴里狮和开普狮都曾一度被认为是单独的物种。但是DNA的测试结果表明南非狮拥有开普狮的一部分基因,而巴巴里狮子有可能是中非狮的后裔。虽然线粒体DNA的数据显示国外和北非的狮子更相关,但是基因测序的结果表明西非狮子才是谱系上与北非狮子最近的,因此在对北非狮子进行种族恢复的时候,更应该考虑将西非的狮子作为“种狮”。基因测序让我们更好地认识狮子的进化里程,能够成为我们保护这一种族的重要工具。
小结:
曾经,不同种类的狮子在地球上潇洒漫步,今日,除了非洲和国外,这盛极一时的捕食者的踪迹已追寻不到。我们通过了解它的进化史发现,洞狮和现代狮曾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大概在50万年前开始分化。现代狮的杂交过程很复杂,但是通过基因测序我们可能将改变现有的亚种分类体系。随着狮子数量的不断减少,近亲繁殖为这一生物的生存也带来了巨大的考验,生物技术将成为我们帮助这一伟大生物生存下去的重要工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