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难曰:何谓补㵼?当补之时,何所取气 原文全文及出处

七十六难曰:何谓补㵼?当补之时,何所取气 原文全文及出处

七十六难曰:何谓补㵼?当补之时,何所取气?当㵼之时,何所置气?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

虞曰:肺行五气,漑灌五藏,通注六经,归于百脉。凡取气,须自卫取气,得气乃推内针于所虚之经脉,浅深分部之所以补之,故曰“当补之时,从卫取气”,此之谓也。

当㵼之时,从荣置气。虞曰:邪在荣分,故内针于所实之经,待气引针而㵼之,故曰当㵼之时,从荣置气。置者,取也,迎也。其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当先补其阳,而后㵼其阴。虞曰:假令胆不足,肝有余,先补足少阳,而后㵼足厥阴也。

阴气不足,阳气有余,当先补其阴,而后㵼其阳。虞曰:反于上法。

荣卫通行,此其要也。

杨曰:此是阴阳更虚更实之变,须通荣卫,病则愈也。○丁曰:其当补之时,从卫取气。卫者,阳也,故从卫取气。方其补也,当㵼之时,从荣置气。荣者,阴也,故从荣置气,置荣而后㵼之。阴阳有余不足,当先补其不足,然后㵼其有余,故得荣卫通行,即是持针之要妙,故言其要也。

七十七难曰:经言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者,何谓也?然。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中工治已病者,见肝之病,不晓相传,但一心治肝,故曰治已病也。

丁曰:素问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此四时五行相胜之理也。人之五藏,有余者行胜,不足者受邪。上工先补不足,无令受邪,而后㵼有余,此是治未病也。中工持针,即使㵼有余,故言治已病也。○杨曰:五藏得病,皆传其所胜,肝病传脾之类是也。若当其王时,则不受传,即不须行此方也。假令肝病当传脾,脾以季夏王,正王则不受邪,故不须实脾气也。若非季夏,则受肝邪,便当预令实脾气,勿令得受肝邪也。如此者,谓之上工。工犹妙也,言妙达病源者也。其中工未能全解,故止守一藏而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