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唐诗三百首》3:《鹿柴》:以动衬静静更幽

细读《唐诗三百首》3:《鹿柴》:以动衬静静更幽

五言绝句的第一首是王维的诗作《鹿柴》: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题目鹿柴,柴是一个通假字,很多版本是鹿砦或是鹿寨,所谓的柴、寨、砦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用树枝木头围起的栅栏,最初是行军作战的时候为了防备敌军冲击而修建起的防御工事。鹿寨就是围起栅栏用来养鹿的地方,这是王维后期隐居在终南山辋川别墅的一个地名,到底还有没有再养鹿,那就不清楚了。

王维隐居在辋川别墅的时候,为自己这个隐居之所的20个地方题了20首五绝,都以地名为题目。他的好友裴迪,也唱和了20首,这40首五绝收录在一起,命名为《辋川集》。

但闻人语响一句中的“但”字,现在最常用的字义是“但是”,表示一种转折,属于连词。但是在古时,这个“但”字有多种用法,其中一种用法是范围副词,表示“仅仅”,例如木兰辞里的“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啾啾”。在本诗中,用“仅仅能听到人语” 这种用动起来的意境,来进一步描写上一句的“空山”,来反衬一种静逸的意境。

关于如何来描写“静”,始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静上叠静”,一种是“以动衬静”,这两种却又都能自圆其说。南北朝时南梁的诗人王籍有一首《入若耶溪》,其中“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句的手法和王维一致:蝉声高唱,树林却显得格外宁静;鸟鸣声声,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但是北宋的王安石却《钟山即事》里写道: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也就是王安石认为如果山里没有任何鸟叫的声音,山林更显得幽静。

我认为,如果单纯讲自然界的“静”,应该是“一鸟不鸣山更幽”写得更客观直接。如果是描绘内心世界的“静”,似乎是“鸟鸣山更幽”更有意境,因为鸟声啼鸣从另一个角度是说山林里没有俗人前来打扰,就像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描写的“游人去而群鸟乐也”。而此时王维在隐居其间写的这首诗,用“人语”的动来衬托“空山”的静,取意也是“心静”,只是有没有到“万念无尘”的地步。

王维有三首著名的诗都写了“空山”,但意境的深邃程度各自不同。《鸟鸣涧》里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初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个“空山”更为清冷寂寞。《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诗中的“空山”则有一种宁静幽美。本诗中有人语的空山,有一种知己随行的意味。

“返景”的意思是傍晚的阳光,但是这个“傍晚”晚的有点厉害,基本是夕阳将落未落的时刻,阳光和地面接近平行,因为只有这样,光线才能照入深林。树木的树冠都是枝繁叶茂,阳光很难直射进去,只有在夕阳西下的时候,阳光透过相对稀疏的树干,才能出现诗中描写的“复照青苔上”。这个词在很多版本上写成了“返影”,也不能说是谁对谁错,算是一个“异体同意”词。

这首诗的大意是:

空旷的山中看不见人,

展开全文

仅仅能听见说话声音。

夕阳的光线照入深林,

重新照映在青苔之上。

王维被后世尊为诗佛,能得到这个称号,不仅是他信奉佛教,对仕途淡然,而且所作诗歌恬静冲淡,禅意空明。但王维并非一出生就是这样的“佛系”,出身太原王氏的王维,于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岁参加科举并高中状元的时候,年仅20岁,堪称春风得意鲜衣怒马。彼时王维笔下的诗句既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乡思羁旅,也有“春风吹又生”的生机勃勃,更有“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豪迈侠义。

只是王维的仕途始终不顺遂,以状元之才担任从八品下的太乐丞,这倒是专业对口,因为王维不仅是精于诗书画,而且音乐造诣很高。据说有人得到一幅没有题名奏乐图,,王维根据画中乐师的演奏动作,判断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众人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几个月后因为手下的伶人舞狮,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为什么舞个狮子就被贬官呢?因为这个黄色的狮子只能舞给皇帝看,其他人观赏就是僭越。这一直是个悬案,因为出身大族的王维不可能不知道这个规矩,但是为什么又舞?在哪里舞的?哪些人看了?除了王维还有哪些人受到了哪些责罚?统统没有记载,似乎就是为了要给王维治罪一样。

王维在济州司仓参军的职位上干了5年,直到辞官,也没能改善处境。此后他一直隐居,其间还经历了中年丧妻之痛,终生未再续娶。直到开元二十一年张九龄为相,赏识王维的才华,王维这才在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当上一个从八品上的右拾遗。此时距离他独占鳌头高中状元已经过去了15年。

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被李林甫进谗言罢相,王维就遭到了李林甫的针对,很快就被贬到凉州任河西节度判官。只是因为他职低位卑,又久负才名,尽管一直官场蹭蹬,倒也没有没有大风波袭来。王维在天宝元年当上了从七品上的左补阙,开始营造辋川别墅,有了隐逸的念头。天宝九载的春天,王维为去世的母亲守丧,两年后服丧期满继续回到朝堂任职。

天宝十五年,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逃往蜀地的时候没有通告百官,王维也和很多人一起被攻破长安的安禄山俘获。由于王维才名很盛,安禄山称帝之后要求他出来做官,王维百般推辞,并且服用泻药和使哑药来逃避。还是被叛军押到洛阳,硬给塞了个给事中的官职。不过王维经常请病假,不参与朝政,也才有了《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作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诵示裴迪》这首名字比正文长的诗歌。安禄山在洛阳宫苑的凝碧池大宴自己的部下,命令唐玄宗培训出来的梨园子弟表演,有一位名为雷海清的乐工,摔掉乐器,朝着西面唐玄宗逃难的方向大哭,被叛军分尸处死。裴迪到王维软禁之所菩提寺告之此事,王维口占了这首诗。其实这也有漏洞,口占就是当时没写下来,因为如果这首痛骂叛军怀念李唐的诗当时流传,恐怕王维也要没命。这首诗是肃宗李亨收复洛阳后惩处投降叛军官员的时候,众人作证王维写过这样一首诗,加上他的弟弟刑部侍郎王缙,请求以自己平叛之功为王维赎罪,王维这才得到宽恕,只是降了官职。此后王维大彻大悟,彻底进入“半仕半隐”的佛系状态,直至去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